(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马梅若
继土地、劳动、资本之后,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享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黄金”“新石油”之美称。激活沉睡的数据资源,正成为当前激发新动能的关键。
经过8个月的意见征求,财政部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和会计处理适用准则等作出规定,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的发布引发市场主体的高度关注,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也应声大涨。市场的热情不难理解。所谓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一项,即数据资产入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随着《规定》落地,数据资产价值确认在微观企业层面有规可依,这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跨越,使得数据有望成为政企报表及财政等收入的重要支撑。根据市场机构预测,全行业1%的数据仅一次交易就可直接带来超过150亿元的净利润,而整体来看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有望成为接续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新动能。
当然,作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一子,我们不妨把本次数据资产入表视为重要的先手棋,而真正要实现上述愿景,仍需更多举措配合。
从整个价值链转换来看,从数据到数据要素再到数据资产,需要经过多重转换,具备使用价值的数据才能成为数据资源,具备生产价值的数据资源则成为数据要素,并经过确权才能成为可流通的数据资产,进而通过明晰数据资产的定价、流通、交易、分配机制,构建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使得数据的价值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攻”。从这个链条可以看出,《规定》是为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的转化制定了财务会计制度,也为畅通数据的流通、交易、分配机制奠定基础。但要真正实现激活数据要素的宏图,仍有多道关卡需要突破。
从多部门多机构协同角度来看,数据要素潜能的激活也意味着打通多领域的信息孤岛,这需要一整套管理体制和内外沟通的磨合与探索。对于企业内部,传统管理架构下各部门信息和数据不流通、不共享、协同效率不高,内部数据割裂,形成了各部门独立的数据库以及各业务线“烟囱式”的建设模式,使数据资源难以充分整合利用。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架构的重塑是梳理内部数据资源的基础,而这牵涉诸多部门。从企业外部来看,数据资产入表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大幅度的资产增值,并为其融资发展等提供基础,但数据资产的确权和定价都面临着因企而异、因事而异的复杂局面。如何让数据资源从可以入表到能以“最大公约数”入表,并最终服务于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仍需不断探索。
当然,无论如何,本次数据资产入表是一个重要的先手棋,是数据基础制度构建的重要一环。我们期待随着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摸索中日渐成型,数据要素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动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