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终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药分销企业、医院、药店等。医药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批发环节,二是零售环节。药品市场的流通渠道,也是由生产商通过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包括医院药房)。
【资料图】
医药流通是指主要流通商品为药品及医疗器材的批量销售业务。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提供充足的仓储空间、专业的医药管理人员、覆盖广泛的物流和医药销售渠道,在与上下游的买卖交易中获取利润差,以此支付在医药产品流通环节所产生的仓储费、管理费、物流费、销售费,并获得适量的利润。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
根据2022年医药流通行业上市企业营收表现,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可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上海医药(601607)、九州通(600998),2022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319.81亿元和1404.24亿元;第二梯队为国药一致(000028)、重药控股(000950)和南京医药(600713),总营收在500-1000亿元;第三梯队以海王生物(000078)、华东医药(000963)、中国医药(600056.SH)和云南白药(000538)等企业为主,总营收在100-500亿元之间。
目前,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基本形成了“4个全国性+多个区域性”的市场格局。专家认为,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各有长处且值得互相学习借鉴。区域性的医药流通企业长期深耕当地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医院客户,在当地历史久、扎根深、黏性强。而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跟厂家谈判的时候可以获得比较优惠的政策,可以在全国实现联动销售,覆盖和触达区域、平台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2025年,药品流通行业与我国新发展阶段人民健康需要相适应,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覆盖城乡、布局均衡、协同发展、安全便利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更加完善。总体目标是,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有分析认为,政策催化下,医药流通行业规范化、规模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头部医药流通企业有望凭借终端覆盖能力强、物流运输网络完善等竞争优势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未来也会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医药流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除部分连锁零售药店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还兼有医药制造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除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四家全国性企业外,其他企业多有较强的区域性。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属于医药商业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小;现有竞争者数量较多,但市场集中度正在持续提升;上游供应商一般为医药研发、生产相关企业,议价能力较强,而下游消费市场主要是公立医院、医疗机构、普通消费者等,议价能力较强;同时,因行业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以及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相对适中。
从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两票制”压缩了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最后到医院的环节。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多级代理模式,加速资源整合效率、使得信誉度好、规范性强、终端覆盖广、销售能力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除了少数生产企业的药品可以做到两票制,大部分企业的药品的销售链条仍是三票甚至更多票,因此,在未来,伴随着两票制的进一步落实,两票制覆盖范围的扩大,医药流通行业运行的中间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渠道将扁平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集中度还有机会继续提升。两票制执行后,流通链条缩短,同时具有上下游资源优势的大配送商获得新业务的概率更高。带量采购等政策引起药价持续下降,配送费用降低,大配送商具有规模优势,相对成本更低。大公司的软硬件设备更优,更易获得这部分业务。当然,政策利好更是行业发展的目标,是行情启动的内在起因。医药流通行业十四五规划显然呼吁在这个期间培育出5家年销售额在500亿的大型连锁药店企业。行业整合逻辑保持,集中度有望一直提升,大型连锁药店龙头企业有望享受政策红利,强者恒强。目前,在国内医疗政策的鼓舞下,医药流通企业规模持续的壮大,市场集中度不停的提高,医药流通行业整治展现规模化趋势。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