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本刊特约 | 梁杏
(资料图片)
二级市场主线或从概念回归业绩,医药家电证券板块有望受益。
3月份以来,二级市场关注的核心主线是人工智能,但科技浪潮下业绩落地还需等待。近期不少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股价大涨,市场或将借此回归业绩主线,投资者可以关注一季度业绩表现预计较好的家电、医药、证券等行业。
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
市场迎来财报披露季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0%,较去年四季度2.9%的增速提高了2.1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4%。
此外,3月的经济数据方面,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3.9%,略低于预期的4.2%;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1%,略低于预期的5.3%。不过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6%,大超预期值7.2%,说明当前消费回暖趋势明显。
按消费类型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占比约为90%,其他的为餐饮收入。3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9.1%,大幅带动社消整体增速提升了8.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长26.3%,拉动社消增速2.3个百分点。
虽然房地产投资仍然有所拖累,但销售端出现了好转迹象。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4.1%。在购房支持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逐步释放,未来房地产产业链预计仍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数据整体超预期,市场关注的重点可能在上市公司业绩兑现的情况。一季度,特别是1-2月份,由于经济与盈利数据相对缺乏,强预期的人工智能主题行情火热,而随着经济与盈利数据的逐步公布,市场行情或将回归业绩主线。
4月中下旬,A股进入一季度业绩报告密集披露期,超出或低于市场预期的行业和个股,行情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对于当前阶段的投资也有指向性意义。
而年初以来市场情绪企稳改善,尤其是近期,热点高度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的TMT行业。4月以来截至20日,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四个板块吸金效应明显,在全部A股的成交额占比高达38.25%。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还处在比较早的阶段,没有能够马上落地,预计一季报较难有亮眼表现,或有阶段性调整。
截至本周五,A股共有4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报,其中252家净利润正增长。分行业来看,医药行业一季报披露了58家,且有44家净利润增长,数量均为最多,反映行业稳健的盈利能力。
此外,从增速来看,家电、非银金融等行业虽然披露数量较少,但净利润增速居前,平均值分别高达455%和389%,充分受益于消费复苏以及市场行情回暖,因此可以关注这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医药、家电、证券行业或迎季报催化行情
此前医药板块的调整,可能与集采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关。但从结果来看,3月底公布的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中选品种中,国内药企中标数量较多,药品可及性增强。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前七次集采平均降幅约48%-5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从中标结果看,多个品种成功实现了原研替代,国内企业有望借助集采实现替代放量。
本月初,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专用创新药、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创新药以及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享受上市许可申请加速审评,明确沟通交流和审评时限。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药审评审批不断提速,创新药正加速落地。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32款创新药上市;2022年批准超40款,屡创新高。且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诊疗逐步常态化,推动用药、器械需求回暖,行业整体基本面稳定向好。
而家电作为地产后周期行业,从地产表现来看,一季度竣工累计增速为14.7%大幅回升。目前行业存在大量已开未竣工项目,在保交楼措施落地以及预售资金监管正常化背景下,竣工回暖大幅拉动了家电需求。
出口方面,海外总署数据显示,3月家用电器出口量同比增23%(1-3月累计同比减少2.8%),出口金额(人民币)570亿元,同比增20%(1-3月累计同比增3.2%)。家电出口量及出口金额自2021年11月以来再度恢复同比增长,内外销均有不错的表现。
从成本端角度看,近期除铜价略有抬升外,其他大宗原材料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起持续下降,预计大宗原材料价格将延续下降趋势,利好各公司成本端改善,带来业绩弹性。叠加中央和地方恢复、扩大消费政策频频出台,家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去年一季度,由于美联储加息以及俄乌冲突等原因,A股市场大幅杀跌,证券行业自营、资管、经纪业务均受到冲击。2023年以来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近期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预计一季度证券行业净利润及ROE有望显著提高。
政策方面,近期中证金融表示,即日起下调证券公司转融通保证金比例,资信优质的公司保证金比例由20%下调至5%;资信良好的公司由20%下调至10%;其余公司由25%下调至15%。
叠加此前结算备付金比例下调,有利于减少证券公司资金占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利好未来业绩表现。目前板块估值仍处在历史低位,整体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
(本文已刊发于4月2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