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据统计,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患者人数已达226万,我国新发病例近42万,在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
8月18日,医师节前夕,由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协办的《大医生开讲》直播聚焦乳腺癌,邀请到了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刘健教授,乳腺肿瘤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宋传贵教授,肿瘤放疗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吴君心教授做客直播间,在线与大家深度探讨乳腺癌的科学防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直播中,互动良好,不断有网友在社群和各大直播平台提问,最终延长直播时间以回复网友们所关心的话题。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人次近31万。
福建每年新增比例超全国,年轻乳腺癌患者逐年增多
“福建乳腺癌发病的数据要高于全国。”刘健教授遗憾地表示。据最新的《2022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1.37/10万,而全国的发病率为39/10万。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观察福州地区的数据,每年乳腺癌新增病例高达5%,这一比例高于全国的4%,因而福州乃至福建省的防治工作面临巨大考验。不仅如此,年轻乳腺癌患者正逐年增多,要引起警惕。
宋传贵教授表示,欧美国家乳腺癌主要发生在绝经后人群中,中位发病年龄为60多岁,40岁以下的患者比例很小。
但在中国,40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欧美国家,其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8岁。且近年来,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呈增长态势,约占新发患者的15%,其中35岁以下约有6%-7%。这可能与西化的饮食(高脂高热量)、结婚率与生育率的下降、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熬夜等因素有关。
而年轻患者不仅在治疗、预后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也有独特的需求。
例如,由于年轻患者预期寿命更长,治疗后重返职场的机会更大,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更高,在抗癌的同时,她们有着生育保护、卵巢功能保护、乳房外观美容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因而,年轻患者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遗传因素占比并不高,早诊早治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觉得家族没人得乳腺癌自己就不用怕,这个想法过于乐观。
吴君心教授表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其发病风险会增加。在我国约有5%-10%的乳腺癌是遗传性乳腺癌,即伴有易感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
健康女性即使携带有突变的易感基因,如BRCA1和BRCA2基因,也并不意味着其必然会发生乳腺癌,但危险性是明显增加的。非遗传性乳腺癌占90%,目前来看,乳腺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年女性都应加以关注和防范。
宋传贵教授强调,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脱屑等,由于表现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经常自检和定期体检缺一不可。
早诊早治是防治乳腺癌的重中之重。目前,乳腺癌早期治愈率非常高,I-Ⅱ期5年生存率在95%以上,III期在80%。但一旦到了IV期,生存率就远远下降,仅为30%。
专家们建议,女性从35岁开始,一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5岁以上的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钼靶筛查。
一般而言,在检查中BI-RADS I-III级为良性,定期复查即可。IVb级以上高度怀疑是恶性,应尽快就医进一步筛查。
治疗手段层出不穷,MDT综合诊疗是关键
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药、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大大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在药物方面,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已实现由单抗到联合单抗再到抗体偶联药物的迭代;化疗药物也有了长足进步,对患者的副作用大大减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的使用,让治愈肿瘤有了希望;
在手术方面,更不是一切了之。一般会通过跨学科协作(MDT)讨论,规范合理使用药物或通过放、化疗以达到降期,缩小肿瘤的目的后再进行保乳手术。对于不符合保乳要求的乳腺癌,乳房重建技术在临床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放疗方面,由于采用了三维适形调强放疗、VMAT放疗技术、DIBH呼吸控制放疗以及光学追踪辅助放疗等技术,治疗更加精准,也大大减少了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刘健教授强调,现在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实现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全方位”提升,要着眼于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在治疗癌症的同时,通过跨学科协作(MDT),将对伴随疾病风险的干预关口提前,并在慢病管理期,对患者包括疾病与整体健康的长期随访以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贯穿全部治疗周期乃至整体生存期,通过患者、家庭与跨领域医生的共同努力,促进患者预后以良好的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此外,福建省肿瘤医院还开展最新的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尤其适合治疗放疗靶区复杂的临床病例,同时,对正常组织有更好的保护,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下一步,省肿瘤医院还将引入国际公认的放疗尖端技术——重离子质子放疗系统,让更多患者受益。
主播观察
主播陈香:很多女性在得乳腺癌之前,都经历过一些重大的心理创伤,并且持续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年。在沟通病史时,有时候医生仅仅是问了一句,“你最近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创伤?”病人的眼泪就会喷涌而出。
心理角度来看,做完乳房切除手术之后,很多女性会发生微妙的心理转变。经常有患者会问,“医生,做完手术还能不能有性生活?”这个问题背后,她们真正害怕的,是失去了一半的乳房后丈夫的反应。
在直播前的第二次交流中,吴医生和我介绍了近期一位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吴医生告诉我,当患者完成了所有治疗,看到自己的身体仿佛和术前没有变化时,这种身体的完整感,是难以言喻的。
理解乳腺癌这个疾病,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同理心。
而乳腺癌患者身旁的伙伴、家人、同事,应该多多积极鼓励这些病人更好地生存下去。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来源:福建卫生报
标签: